文章来源于:中外体育用品资讯,作者:Lunar,编辑:小孟,封面图:始祖鸟。
2025中外鞋服品牌格局洞察在全球化竞争加剧与消费市场分化的背景下,2025年的鞋服行业正呈现“东升西落”的鲜明态势。
1、技术标准引领全球话语权:安踏集团主导制定的首个鞋类国际标准发布(关注度19.36%),标志着中国品牌从“制造输出”迈向“标准输出”。这一突破不仅提升了行业影响力,更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材料研发、生产流程等领域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未来,技术壁垒的建立将助力国产品牌进一步抢占高端市场。
2、本土化营销与赛事绑定深化: 361°以“燃冰之炬,热雪同行”助力哈尔滨亚冬会火炬传递(关注度9.25%),展现了国产运动品牌与国家级赛事的深度绑定能力。通过大型体育IP强化品牌形象,中国品牌正将“民族自信”转化为市场号召力。
3、资本运作与品牌矩阵优化: 马云与蔡崇信的蓝池资本收购Golden Goose(黄金鹅)12%股权(关注度5.20%),透露出中国资本对国际轻奢品牌的战略布局。而安踏旗下始祖鸟高层换血(关注度18.50%),则体现集团对高端品牌精细化运营的重视,进一步巩固多品牌矩阵的协同效应。
1、成本削减成主旋律:阿迪达斯宣布德国总部裁员500余人(关注度11.27%);彪马启动成本削减计划(关注度7.51%);Vans母公司再度裁员推动转型(关注度6.07%)--国际巨头纷纷通过“断臂”应对增长乏力。高企的运营成本与市场饱和压力下,欧美品牌不得不重新评估全球产能与渠道布局。
2、快时尚与运动品牌分化加剧:部分品牌尝试通过跨界合作破局,如迪卡侬签约足球巨星格列兹曼(关注度8.38%),试图以体育营销撬动增量市场。然而,Lacoste年销售额逼近30亿欧元(关注度6.94%)的亮眼表现,反衬出传统运动品牌的增长瓶颈:缺乏创新与差异化定位的品牌将加速掉队。 3、快闪店与数字化试水:Skims在纽约开设情人节快闪店(关注度4.05%);勃肯任命新CFO(关注度3.47%),显示出国际品牌试图通过场景化营销与财务优化挽回颓势。然而,这类策略能否对冲整体市场萎缩仍需观察。
依托技术标准、供应链优势与本土消费红利,国产鞋服企业有望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复制国内成功模式,同时通过收购国际品牌补足高端化短板。国际品牌的挑战:欧美市场增长见顶,品牌需加速向个性化、环保化转型,并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高利润品类。
2025年的鞋服行业竞争,本质是“效率”与“创新”的较量。
中国品牌凭借敏捷反应与全产业链优势,正从“追赶者”蜕变为“领跑者”;
而国际品牌若无法摆脱路径依赖,或将陷入更深的调整周期。
未来的市场属于那些既能深耕本土,又能拥抱全球化的破局者。
文章来源于:中外体育用品资讯,作者:Lunar,编辑:小孟,封面图:始祖鸟。
相关文件为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的增长势头早已十分强劲。
这次高层换血背后有何深意?它是否与母公司安踏的全球化战略有关?
近年来,自行车行业已将更多的自行车组装和制造从中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
可隆,之前在国内也被叫作科隆,1973年诞生于韩国。
从0到1难,从1到10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