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精练GymSquare,作者:Jting,编辑:小孟,封面图:小红书。
高端运动品牌,在拿下城市商圈的核心位置之后,扎堆把店开进了机场。
前有迪桑特入驻上海虹桥机场,后有始祖鸟先后在深圳宝安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开出新店、lululemon发出「你好,大兴机场」,再到近期可隆在虹桥机场设立围挡,中产们熟悉的运动品牌排队入驻机场。
和奢侈品林立的机场店相比,高端运动品牌的入驻为机场增添了运动生活气息。
从店面设计到产品陈列,再到限定活动,各运动品牌机场店在购物体验上,都作出了与城市门店截然不同的尝试。
例如始祖鸟增加专柜断货款,吸引粉丝在机场「捕鸟」;而lululemon则在机场门店特别设计了城市主题行李贴墙,方便旅客打卡。
高端运动品牌入驻机场,为差旅出行增添舒适的同时,也进一步助推中产关于户外运动生活的狂热追求。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2023至2024年中国户外运动的整体消费规模超10亿元。伴随冰雪、水上、路跑等户外项目的运动旅行消费,将迎来爆发期。
与此同时,这一变化也加剧了中产从奢侈品出走、以高端运动品牌平替的速度。
随着近年国内旅客境外游大幅增长,免税购物不再享有稀缺性。2024全年,海南免税购物金额只有309亿元,创下5年来新低。
中产人群对奢侈品和高端美妆的追求正在降温,而运动户外品牌,似乎正在接棒成为高端商旅和中产人群的心头好。
01
高端运动品牌
扎堆在机场开新店
近年被大众认知的高端运动品牌,入驻机场动作频繁。
安踏旗下品牌迪桑特,在2023年入驻上海虹桥机场。约100平的店铺中,Dualis商务、Ski滑雪、Golf高尔夫、Allterrain高端机能全地形四个系列产品俱全。
店内显眼位置的陈列,则留给Dualis商务系列,满足出差奔波的商务人士选择。
| 图源小红书@Fly,ID:600669215 已授权
安踏系布局机场的高端运动品牌,还有始祖鸟。2024年,在深圳宝安机场店之后,始祖鸟在上海虹桥机场的全新门店,吸引着过往旅客的目光。
更早前在上海虹桥机场开出中国大陆第50家门店的lululemon,也在2021和2023年分别在深圳宝安机场、香港机场开出品牌专门店。
到了2024年,lululemon机场拓店势头更劲。8月下旬的成都双流机场新店开出之后,赶在年底拆除了位于北京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航站楼内的红色围挡,开门迎客。
此外,去年12月,有网友晒出虹桥T2航站楼的可隆围挡,「目测面积150平方左右」。同期,多个招聘平台上线了可隆虹桥机场的店长招聘信息,多方面预示了该品牌拓店机场的新动作。
在机场开店,并非是将城市门店的配置换个场景这么简单。运动品牌们纷纷在定制场景、产品陈列和限定活动的设计上,全方位打造不同的购物体验。
对频繁出差的人来说,候机前踏进运动品牌店换来的是更舒适的旅途体验,「原本是从公司直接穿着衬衣来的机场,上飞机之前还是买了身运动服换上」。
在热爱旅行的人眼里,品牌的特别设定有时成了出行的意外惊喜。很多运动品牌店铺甄选随行包、袜子等小包装产品,满足机场客群挑选伴手礼的特殊需求。
而对于原本就是运动品牌的忠实消费者,机场门店往往意味着货更全、价更低。
在社交媒体,在机场发现始祖鸟爆款、迪桑特旗舰店配货、lululemon新春款、折扣价的相关帖子一度成为热门,不少网友表示「原本是为了打发时间走进机场店,结果买到了断货款」。
02
运动品牌在机场
精准捕捉中产
从运动健身,覆盖商务出行,高端运动品牌瞄准机场场景,几乎是拿下城市商圈之后的必然之举。
根据民航数据分析团队CADAS的数据,2024年全国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4.59亿人次,同比增长15.9%。
其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累计旅客吞吐量1.17亿人次,同比增长26.2%;上海两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超1.24亿人次,同比增长29%创下历史新高。
流量巨大的机场,无疑是为品牌带来曝光度的优质场地,而高端运动品牌作为中产爱买选择在此时抢滩布局机场,自然离不开对目标客群生活方式变化的捕捉。
| 图源AIRPO
在VOGUE Business的一份运动消费报告中,多场景使用成为更多人购买运动产品时的考量因素。报告预测,高净值人群开始将运动与旅行结合,带动新的消费趋势。
这意味着,运动服饰鞋履不仅是中产爱穿的日用品,也正在成为差旅出行、户外运动场景下的必需品。
无论是去新疆滑雪、去甲米攀岩,还是去海边骑行、去远山徒步,开在机场里的运动品牌门店,作为人们出行的前一站,顺理成章地承接起了这波消费。
在始祖鸟的机场门店布置中,采用叠穿系统进行销售的方式默默提升着客单价。有网友计算,「一件硬壳+中间层+内搭,没小一万走不出这家店,如果赶上冬季,客单价直冲2-3万」。
| 图源@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不难看出,相较于奢侈大牌,价格新锐的高端运动品牌不失体面,甚至多一分松弛。
根据贝恩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4年间,全球奢侈品市场流失了约5000万客户,从4亿客户缩减至2024年底的3.5亿人。
曾经被视为市场压舱石的奢侈品行业,进入业绩增长放缓阶段。此外,随着境外游大幅增长,免税购物稀缺性不再,越来越多从奢侈品出走的都市中产,转向高端运动品牌平替。
目前来看,成功从奢侈品牌接手城市核心商圈的高端运动品牌,在机场这一热门场域,也酝酿不小的野心。
03
运动户外的风
能在机场刮起来吗?
「机场越来越好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切身感知到的事实。
传统的餐饮零售,配套服务愈加完善。有网友表示,「虹桥机场的奢侈品大道,服务体验几乎向SKP看齐」,不少店铺甚至还有顺丰配送服务。
如今,在这片有限的空间中,更有吸引都市人驻足的迪士尼商品店、Jellyca门店,甚至更小众的香氛品牌Aesop伊索入驻,趋于多元的零售业态几乎复刻了都市中产人群的衣食住行。
因此,不少人开始期盼将都市流行的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带到机场。
ACI World发布的《2024年机场服务质量全球旅客调查》显示,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愈加看重,行程中保持愉快、尽可能减少压力和焦虑感,也更为重要;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中,明确表达了对健身房和健康设施的兴趣。
事实上在机场内设置运动空间的尝试,早已有之。
2012年,世界首个机场瑜伽健身房在旧金山机场2号航站楼内启用。2017年底,在美国丹佛机场开幕的Yoga on the Fly则成为商业化瑜伽馆入驻空港的首次尝试。
而在「航站楼瑜伽馆」的尝试之外,美国巴尔的摩国际机场 (BWI) 主航站楼里更是开出了「航站楼健身房Roam Fitness」。
安检后,客人不仅可以使用健身器械、享受沐浴、享用健康食品和饮料。
作为lululemon、Girlfriend Collective、Rhone和Beyond Yoga等运动品牌的授权零售商,Roam Fitness还提供包括运动服、运动鞋在内的健身装备租赁与销售服务。
机场的人流量最终转化为运动品牌的客流量,背后不仅是人们对于运动健康与日俱增的关注,更反映中产对多元运动生活的接纳与追求——
机场可以是短暂的旅行落脚处,也可以是连接户外山海的另一个健康运动空间。
| 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快闪团课。图源ig@descente_sea
在这股运动健身的风潮之下,早已跨越运动、工作、差旅等多场景而存在的运动服饰鞋履,正在让更多人体验到无处不在的松弛与舒适。而属于运动品牌的机会,正在其中酝酿。
文章来源于:精练GymSquare,作者:Jting,编辑:小孟,封面图:小红书。